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2011年,当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时,无疑为该系统签署了死亡令。当诺基亚在新兴市场同安卓厮杀时,Series 40还会让历史再一次重演吗?美国科技网站Zdnet对此做了深度分析。
以下是文章全文:
或许塞班系统已经江郎才尽,但是它在2000年左右时几年称霸全球。过去十年,塞班的出货量依然成绩斐然。
当大多数人对诺基亚系统策略的讨论集中在Lumia手机的出货量时,人们很容易忽略塞班系统曾经如何强大以及它所代表的创新性。
时光回溯到2007年,诺基亚和塞班还是老大的年代。塞班系统占据65%的智能手机市场;而全世界每售出两部手机,其中一部就会带着诺基亚的商标。这样的组合无疑成就了一个欧洲传奇式的成功故事:位于赫尔辛基的诺基亚设计耐用的硬件,而设在伦敦的塞班软件设计团队将手机打造成一款款不仅仅只会发短信、打电话的神机。
塞班毫无争议的是智能手机领域的发明者。大屏幕、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概念虽然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但是当塞班系统的Ericsson R380于2000年发布时,的确带给人新思维的冲击。
塞班:安卓前的安卓?
当今,安卓占据了智能手机3/4的市场,但是很多铸就其辉煌的元素曾经都是塞班系统的杰作。就像安卓一样,塞班系统曾经是很多大型手机制造商的首选,其中就包括三星。这样的开源策略在之前的移动市场鲜有多见,如今倒是成了时髦之举。那时安卓也有一批第三方的软件,并将这样的传统沿袭下来,不得不说这也是苹果成功的基石之一。
塞班曾经甚至考虑开通应用商店,并将系统扩展至其他设备,比如游戏机,不过这些计划都无疾而终。
此外,塞班很早就发现触摸和大屏幕设备的重要性,推出支持此类设备的界面设计,比如诺基亚Series 90、UIQ用于触摸设备,而Series 80适合大屏幕设备。诺基亚甚至还注意到网络浏览的趋势,推出了以WebKit为基础的浏览器。
塞班还采取了与安卓类似的开源研发模式。2008年,为了将其打造成非盈利的基金会,诺基亚全资购买了所有塞班的股份。这项举动意义深远,但是却并未结出什么硕果。第一版的开源软件2009年发布,这意味着搭配该系统的手机2010年才能上市。此时,苹果和安卓已经崛起。
显然塞班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但是它却未能以“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身份获得更大的利益。
应用程序与生态系统
没有人利用手机出售应用生态系统,但是却反过来利生态系统推广手机。塞班一直都欢迎和鼓励第三方开发者。2005年,为了获得开发者支持,塞班给第三方应用发放通行证,即无需经过测试厂的验证即可进入系统,使得应用到达用户的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廉价。iPhone发布时,塞班平台里的应用数量已经达到1万。
然而,塞班智能手机的软件销售依然十分低迷。虽然上线1万款应用程序绝非易事,然而塞班做到这一切花了七年;苹果达到10万款应用的里程碑花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成也“应用”,败也“应用”。用户打开苹果商店很容易购买应用,而这恰恰是塞班不足的一点。2009年,诺基亚的确上线Ovi商店出售塞班应用程序,但是到了年末就偃旗息鼓了。
曾于2005年至2008年担任塞班业务主管的尼日尔·克利福德(Nigel Clifford)现任Procserve的CEO。他认为塞班应用缺乏单一简洁的商店,这是其致命弱点之一。“没有任何资源的人若想创建自己的应用真是无从下手,而且研发和维护的成本很高。”他说。
塞班应用研发中还添加了多版本的数据库,有四种不同的界面都以塞班系统为基础:S60, S80, S90 和UIQ。这就为应用的兼容性造成极大的障碍。虽然应用代码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如果开发者想研发一款能够适合S60和UIQ的程序,最终华丽丽地发现搞出了两个不一样的东西。这么明显的缺陷竟然没有被塞班意识到。
“不幸的是,三件事情让塞班一败到底。第一,收取授权费用;第二没有统一的界面设计;第三,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应用社区。”克利福德说,“我们想解决后两个问题,但是手机制造商为了一己自私大加干涉。他们各自保留自己的设计,我们没办法研发统一的用户界面,为用户带来类似苹果的体验,因此竞争力也大大不如安卓、苹果和RIM。”
塞班手机的遗产
上述因素的确是问题,但如果同将塞班推向衰落的技术原因相比,它们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安卓和iOS都深深根植于计算世界,而塞班是一个完全以手机为中心的系统,它根植于20世纪90年代的PDA市场。